毕节市税务局以助力农旅融合发展为着力点,高效融合“线上+线下”的税费服务模式服务农旅融合产业。该局在线上依托税企互动平台,将中小微企业普惠性税费优惠政策、涉农企业税费优惠政策、今年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精准滴灌到涉农企业,线下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走访调研,实现“服务主动上门+政策精准滴灌”,为进一步做优、做强农旅融合产业贡献税务力量。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朱昌镇青杠村的休闲人家种植专业合作社里,色泽诱人的水蜜桃、寿桃、香桃、黄桃……缀满了枝头。游客在林间自行挑选采摘,果园的工作人员忙着帮客人采摘桃子,几位村民正抢抓时令修剪、挖沟、除草……大家各司其职,干劲十足,虽然忙得大汗直流,但内心的欢喜跃然脸上。
“基地里的黄桃是穿着‘衣服’长大的,采收前10天左右才能拆除。每棵树上的果实熟度不一,有的还不能脱下‘外套’。”基地负责人王连勇随手摘下一颗大果,轻轻剥开袋子,桃香扑鼻而来。
“套袋要先上后下,先里后外。不仅能防治病虫危害,还能减少裂果数量、改善果面色泽,是提高果品的关键。果袋颜色也有讲究,选用白袋子透光栽培,成果青红相间,香味更浓郁;而在黄袋子里长成的果实颜色统一,卖相更好。”说到黄桃培育技术,王连勇滔滔不绝:“四季有分工,秋采收、冬定枝、春护花、夏套袋……”屈指一算,王连勇和村民们一起照顾这片黄桃已有6个年头。“果园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仅水果套袋就需支付务工费近4万元,种苗、花卉种植及销售不光帮助附近几个村的困难群体就业,还专门从易地搬迁的柏杨林社区接搬迁群众过来干活呢!”
“今天我从土里挖取了一车200多株的绿化树木,每株劳务费2.5元,明天还要挖一车,这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村民周文凤长期在基地务工,挖沟、除草、修剪、采摘等工作熟练麻利,“日常管护一天可挣到100块,采收季时帮忙采摘和打包,按件计工钱。”
“农旅相融,更显兴旺。黄桃基地至今已带动周边村落66户、200余位村民增收。”七星关区朱昌镇人大主席彭春鸿表示,近年来,朱昌镇持续推动种植产业提品质、扩面积、拓销路,同时依托距离市区仅10余公里的城郊优势,着力打造集蔬果采摘、农耕体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新型生态观光农业综合体,以“周末采摘经济”为突破口,助力乡村振兴。
七星关区休闲人家种植专业合作社是当地最早从事种苗、花卉种植,园林景观施工建设、设计的农民合作社之一。一直以来果园坚持绿色种植,无添加剂,杜绝农药,不催熟,不打蜡,让每一颗果实看得见生态,吃出来健康。“我们最大宗的产品是黄桃,走批发价格太低,靠采摘可能会滞销烂在地里。合作社成立初期,许多农户因为对相关税收政策不了解,担心加入我们高品质的种植会增加额外的负担,又担心价格高了卖不出去,一直抱着观望的态度。”该合作社负责人王连勇介绍说,“在了解到我们的困惑后,税务干部特意上门服务,向农户宣讲涉农税收优惠政策,打消他们的顾虑。”
数据显示,毕节市从事种植产业的公司和专业合作社已有14553户。截至目前,共有4919户纳税人享受减免税额5.06亿元,金额同比增长11.0%。
在积极助力发展农村产业的同时,毕节市税务局利用特色,果林产业资源积极推进农旅结合,全力推动特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融合发展,增加果园人气,提高其知名度,努力拓宽销售渠道。
“我们这里环境好、空气好,用餐的肉类、蛋禽、蔬菜等食材都是天然的,自家养自家种,地地道道的无公害农家菜。”王连勇说,依托高速路口收费站的地理优势,休闲人家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搞起了“农家乐”,为现场采摘的客人提供香味可口的饭菜,“柴火鸡”、果园烧烤更是成为了她家的知名招牌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余昌旭
编辑 张秀云
二审 刘力维
三审 顾海凇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