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周友平、陈光华
老山,地处云南省麻栗坡县东南部,位于中越边境的骑线点上,主峰海拔1422.2米。现广义的老山区域(或原老山战区)可分三块:西侧为老山,中间为松毛岭、那拉口地区,东侧为八里河东山,正面宽约12公里,南北双方合计纵深约50公里。老山战役是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延续,是为保障改革开放的胜利成果、也为维护东南亚国家的和平稳定而进行的卫国之战。
老山,是一座英雄的山,因上世纪八十年代中越边境之战而闻名;老山,是一座精神的丰碑,因中国军人和边疆人民共同造就的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而闻名遐迩!我们有幸成为老山战役最早的一批参战者而感到无上荣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老山精神也一直激励和伴随着我们,并指引着我们的人生道路!而当今社会正欠缺的就是“爱国、奋斗、奉献”的老山精神,因此,继承和弘扬老山精神意义重大。
(相关资料图)
重返老山之旅由来已久,六十岁左右的我们尤其怀旧,我们把青春献给了军营,献给了南疆热土又怎能忘记?近三年间我们团本县籍的三位亲密战友因病、或因战争后遗症相继离世,这就更迫使我们重返老山,去追忆在老山的峥嵘岁月,去缅怀长眠在南疆的革命英烈。五一节前夕,我们荆州市公安籍六位战友及家属一行十二人、三台小车终于踏上了重返老山之旅,实属来之不易。
从湖北的公安县城出发,驱车一路向南,先到拥有陆路边界第一关之称的中越边境广西友谊关。再一路向西,沿中越边境公路到达云南省的边陲小城麻栗坡县城,行走近二千公里路程。
一,缅怀英烈
来到麻栗坡县的第二天上午,我们一行12人驱车前往位于县北郊的麻栗坡烈士陵园。陵园在苍松翠柏中,依山而建,背靠青山,面向祖国,山势巍峨,建筑宏伟,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熠熠生辉。陵园共安葬有978位烈士,近90%是七九年自卫反击战和五年老山战役牺牲的烈士。
由于有当地朋友、志愿者协会龙会长事先安排,悼念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且简约而隆重。我们12人各手持一枚鲜花站立一排,两名民兵战士手握我们敬献的花圈,在主持人的指令下,随着庄重委婉的哀乐缓步前行,向革命烈士深深地鞠上三个躬,分别献上手持的鲜花,同时也献上我们战友及家属对革命烈士的崇高敬意!是你们用血肉之躯保卫了祖国,维护了国际国内的安宁,你们好似978座丰碑、978座军魂永远屹立在南彊,守护着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
随后,我们来到十六台找到我团长眠在这里的梁建国助理员,他是我团参战时最早牺牲的战友,其他后面牺牲的战友都是火化后由部队和家属带回所在家乡陵园进行安葬。曾参与抢救梁助理的卫生队战友陈公文、也是这次参加悼念活动的一员,他深有感触地回忆起当时抢救的情景时,泪流满面、欲言又止、哽咽的话语带着大家都浸湿了眼眶。我们给梁助理献上花篮,盛满从家乡带来的美酒,点燃一根香烟,向昔日的战友敬上一个军礼!愿战友永远安息吧,你们守卫的祖国现在正繁荣昌盛!
二、重返老山
白天晴朗,晚上麻栗镇却下起了雨,雨势不小,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停。吃过早餐,到达停车场时,我们的朋友兼这次的导游龙延虎会长已来到,龙会长被安排在我们一号车。
在车上,我们和龙会长还聊起了昨天下午前往我团战时大本营大坪镇上寻访原房东及住地的收获。现在沿着当年通往老山的公路前行,一路观望,倍感亲切。上老山的路还是那条路,变化不算特别大,只是心态、心情变了。那时是夜晚,军用卡车开着小灯跟着前车慢慢前行,我们全副武装,胸前挎着冲锋枪,手握拳头,既坚毅又充满紧张;而今是坐着小车坦然而充满激情。
首先到落水洞战场遗址,这里是当时军指及野战医疗所驻地,在这里构起了我的回忆,我曾因受伤在此救治过十天。
第二站是交址城遗址,这里现建有纪念馆、老山神炮军事主题园供人们参观。
第三站,我们来到南疆观景台,前方就是下坡道的三转弯。面向南,中间的深谷有条河就是盘龙江,左边即是八里河东山,右边是老山。其实这时天气开始好转,由出发时的阴天逐步在转晴,但太阳还没露出来,所以认见度不算很高,远处的山峰看到的都是云雾。
第四站即是曾经的钢桥遗址,现已在旁边修了座水泥桥。但炸不着,炸不断的钢桥永远留存在我们的心里。
第五站,曼棍村、曼棍溶洞,从这个洞里走出了几十个将军,曾经的师指所在地,我营营部也在其外围不远处。
第六站即天保国家级口岸,这里的国门、国徽、国旗及界碑格外引人注目,对面就是越南的国门,两边最近处不到五米距离,我们和对面的越南小青年挥手打招呼时,他们也给予回应。也许这些从二十多公里外的河江市来的年青人根本不知道七、八十年代他们的父辈们发生的那场战争。如今口岸内边贸生意活跃,也有过来做买卖的越南人,一派安宁祥和的景象,我们在口岸的街上吃上午饭。
第七站便是神圣的老山,天保农场至南榔弯弯曲曲的上坡道是原有的,战时由我团维护,沿途有雷达观测站和多个炮兵阵地,不少地方暴露在越军炮火之下,这条路上也牺牲了我方不少战友。
上到南榔就见到了我们工兵二团修筑的两条道路,一条是南榔至响水的道路,加上工兵七团所修更上面的道路,合起来形成如今通往老山主峰的盘山公路;另一条是南榔至662.6松毛岭去的道路。我们先沿着通往老山主峰的道路缓缓行驶,记忆的大门逐渐打开,有亲切、有兴奋,也有伤感,窗外的景色不断勾起我们的回忆。
老山主峰已开发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外开放,张大权雕像广场、将军林、刻有歌曲的石碑、当年的战壕、掩体、观察哨、界碑、对联标语,都叫我们浮想联翩。站在老山顶用望远镜瞭望越南一方,近处的越南村落和道路清晰可见,此时天气虽晴,但丛林地带潮湿有雾,左对面的那拉口、小青山勉强可见,而高大的大青山终究是云雾缭绕不见真容,就像我们在远处瞭望老山一样。
其实登老山主峰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只是来老山登老山顶是必须打卡的地方。我们更多是寻找和追忆曾经战斗、工作、居住的地方,所以下山的路就变得特别缓慢。
响水河桥东的悬崖峭壁留下我们九连开山筑路的脚印和身影,高空打孔、填药放炮,一锹一镐,小路拓宽成车道。
再往东走,一处潺潺流水的山坳已被一斗大墙挡住不能进去,外面一块牌子上写着饮水工程水源地。我用相机伸到墙顶拍下了里面的景象。这里曾经有许多帐篷,是步兵的重要后勤物质转运基地,那时从老山哗哗流淌的水比现在大得多,每次大仗时都会有从周边山头牺牲的烈士遗体运到此清洗、整容、穿上新军装、拍上最后一张没有笑脸的照片后再运往麻栗坡县城。我曾多次在闲暇之时来到这里看到此情景,今日到此,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继续沿我们修的老山公路往东走到另一处小山坳,这里就是我班和步兵一师一团重炮连战斗、居住的地方:山坳里几顶帐篷、坳口公路边立着三门100mm迫击炮、坳口西侧山坡可容纳七、八人的较大猫儿洞,还有我在这里认识的该连司务长肖志峰烈士灿烂的笑容,以及我班被炸几十个弹眼的帐篷等等,一帘帘场景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无法挥去!
再往东就是我团二营部和六连驻地,路旁三辆坦克、板房、沿路的猫儿洞、脚下的道路……
来到南榔三岔口,背后的路是上老山主峰的,左侧是下天保口岸去的,右侧上坡的路是通往662.6松毛岭高地的。在这三岔口一个突出公路的地方,是我班曾经构筑水泥预制块(筑坑道彻墙用)的地方,现已是农户住地。
第八站,重上662.6高地,那条通往松毛岭战壕去的道路是我团修的最危险的道路。其中前方路的右侧有个连规模核心隧道(252米)是我们九连构筑的,位于老山主峰正东侧、松毛岭以北的山坡上,为此,我在这里战斗、工作了十个月。通往662.6的道路过去大多是暴露地带,越军的火炮可以直射,沿途我方炮兵阵地原址依然可见。
沿路找到两处我团兄弟连队驻地,停车逗留一会后继续向前。当临近老山主峰正东侧时,道路却被高高的钢丝网拦住了去路,闸门上一把锁,很远处一个篮牌写着军事重地。在这见到从钢丝网外便道上跑步下山的小战士,得知此门无人值守,他们也几乎没进去过那里,也不知道里面有个二百多米长的野战坑道。用望远镜瞭望,远远地隐隐约约可见曾经的隧道进洞口,另一处洞口因向西较远更无法看到。由于位置特殊,从这向上左转绕过此山背,前面就是战时双方必争的松毛岭阵地了。我曾在85年和同乡战友朱开云上过一次松毛岭步兵战壕,前方就是142、145高地,大、小青山;左侧下面山谷是盘龙江和那拉口,即今天的天保口岸;身后右侧便是老山主峰。这次我们没能走近两个洞口,近距离观看我们曾经战斗、工作的地方,甚感遗憾!
临近下午五点,我们依依不舍地向回赶路,总之,此行有亲切、有亲近、有兴奋、有感慨、有感恩,也有失落、伤感和遗憾,我们带着满腔的热忱,收获多多,满意多多。
人生的道路总有艰辛、坎坷,但淌过来了就是胜利。我们活着的战友是幸运的,虽然经历了战争的洗礼,付出了青春、汗水、甚至鲜血,但为了祖国的利益,若有战,召必回!此生我们无怨无悔,我们骄傲、我们自豪一一因为我们是光荣的中国参战老兵!
麻栗坡烈士陵园
悼念英烈
战友及家属一行老山主峰留影
我们是老山精神的参与者、传承者、践行者!
关键词: